□記者 馮蘭藺
  晚報訊 特需醫療服務今後將從公立醫療機構中逐步剝離。今天舉行的市政協委員年末視察活動中,市衛計委透露,本市將結合公立醫院機構逐步縮小特需床位規模的總體要求,研究制定將特需醫療服務剝離進入兩個國際醫學園區。
  滬現有上海國際醫學園、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兩大醫學中心,預計2015年將初具規模。其中,上海國際醫學園區現已引進11家醫療機構(含4家醫學檢測)、2家康復體檢機構和3所高職院校。其中擁有國際最先進腫瘤技術的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土建和設備安裝已完成,今年年底前有望正式對外營業;國內首家“建管用”分離模式的高端醫院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去年年底整體結構封底,明年一季度有望對外營業。
  上海同濟寶隆醫院已獲准審批,此外上海伊麗莎白國際婦產醫院、腫瘤醫院東院、德舟國際醫院、太平護理型養老社區、瑞慈體檢和上海洛瑪琳達放射治療中心等項目已簽約;國科大藥學院、國家兒童健康中心、心血管及腫瘤康復方面的醫療機構正積極推進和洽談中。這些醫療機構的落戶和簽約將為上海打造亞洲醫學中心城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園區正大力推進醫療服務類項目的招商工作,爭取高端醫療機構早日入駐。醫院類有上海國際眼視光醫院、曙光醫院等;康復類有泰康人壽、平安康復、安達、DeltaMed康復中心、威特豪斯國際集團(澳)等。
  園區為醫院配套的五星級酒店將於今年底開工,商業街等配套設施建設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中,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形成較為完善的商業和生活配套體系,為高端醫療機構提供平臺支撐。今年年內,國際醫學園區內將真正出現醫療機構、醫學院校、醫療器械企業、生物醫葯企業等多種產業和行業並存的現象。
  市衛計委透露,下一步,本市將結合公立醫院機構逐步縮小特需床位規模的總體要求,研究制定本市公立醫療機構特需醫療服務剝離進入兩個國際醫學園區的操作辦法,提出解決特需服務輸出母體醫院與醫學園區之間的權益分配原則。研究建立醫師在公立醫療機構和社會醫療機構執業的規則,促進衛生人力資源充分利用。以兩個園區為“試驗田”,按照相應規則,允許公立醫療機構的醫師在完成基本醫療任務的基礎上,以“合伙人”方式和社會醫療機構合作和執業,併合理分配各方收益。  (原標題:滬公立醫院擬剝離特需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12fgcvn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