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朝陽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意見》指出,公務活動用餐要按照快捷、健康、節約的要求,積極推行簡餐和標準化飲食,主要提供家常菜和不同地域通用的食品,科學合理安排飯菜數量,原則上實行自助餐。
  《意見》中有兩個關鍵詞讓人眼前一亮,一個是“家常菜”,一個是“自助餐”。約略地說,前者是飲食的“內容”,後者是飲食的“形式”。飲食的內容和形式明確了、規範了,飲食的主題和問題也就清晰了。公款大吃大喝屢禁不止且有漸成頑疾的跡象,固然有多方面原因,其中重要一條,恐怕還是治理方式不夠完備,或只規定“形式”結果就流於形式,或雖規定“內容”卻操作性不強結果也半途而廢。而家常菜與自助餐雙管齊下,堅持下去,就可能塑造出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公務用餐文明,進而帶動整個社會文明消費風氣的形成。
  公款吃喝中奢靡浪費現象及其危害已不必多言,一些持堅決反對態度的人士一旦有類似機會,也未必就會堅決放棄大快朵頤。什麼叫“不名貴不顯尊重”、“不豐盛就沒面子”?要義全在於“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不用掏自家一分錢腰包。而在另一面,官場中熱衷於公款吃喝者固然不少,卻一定也有心中有苦水倒不出的人,因為脫離這樣的場合很可能意味著自身的貶值。要而言之,公務用餐奢侈浪費不是個別現象也不是個別人的問題,而已成為一種風氣,非以制度強力約束不能扭轉。
  針對公款吃喝中的問題,從前發的文件不少,相關制度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但往往風過之後又死灰復燃,個別地方甚至愈演愈烈。這首先與制度設計有關。比如從前的“四菜一湯”規定,初衷不可謂不好,菜與湯的數目要求也很具體,但在執行中卻遭遇持續變通,到了現在,則似乎連蹤影也見不到。如今是家常菜加上自助餐,要想變通,就不那麼容易了。自助餐總不能推杯換盞、吞雲吐霧吧?總不能一吃吃半天吧?家常菜的概念看似模糊,其實很精確,無論是官是民,在家經常吃的菜就是家常菜,總不至於把魚翅燕窩、冬蟲夏草當家常菜吧?家常菜又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能照顧到各地不同的飲食傳統和風俗習慣。
  不過,很多看上去不錯的制度逐漸淪為空文,一個關鍵原因在於查辦不力。《意見》強調了加強監督檢查工作,明確了監察、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的責任,比如建立食品浪費行為舉報投訴制度,相關舉報納入監察部門案件受理範圍。違反規定的被舉報,會不會不受理?受理了、查實了,會不會不處理?這些都關係到家常菜和自助餐在公務用餐中的命運,也就是關係到公務用餐能否真正走向文明。
  顯而易見,《意見》面向的是公務用餐與非公務用餐,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是全民的共同課題。但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公務用餐都與整個社會文明消費有重要的關聯。比如去年,公務接待的從嚴從簡就帶動了民眾的節儉意識和健康理性消費,促進了餐飲市場的轉型。公款大吃大喝的歷史傳統無論有多深厚,也不能改變其陋習的本質;同樣,公款大吃大喝的嘴臉無論怎樣塗飾,也不能改變其醜陋的底色。
  (作者是北京青年評論家)
  滕朝陽  (原標題:用家常菜和自助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12fgcvn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